首页>病例>详情

病例库

以头晕、痴呆、精神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一例病例讨论

收藏 分享
       患者:王某某 女性 70岁 邓州市人

主诉
      头晕、进行性智力下降伴精神异常1月余

现病史
       1月前(2011年5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伴肢体无力,行走不稳、反应迟钝、胡言乱语,记忆力下降等,无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无发热、头痛、二便失禁等,在当地医院以“脑炎”为诊断,给予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症状无缓解,并进行性加重,逐渐出现行走困难、烦躁不安、吞咽发呛等,发病后患者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
       平素体健,无传染病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无外伤、手术史及食物药物过敏史,无输血献血史。

个人史
       生于原籍,有放羊经历,无疫区居住史,无毒物接触史,吸烟20余年,每日约20支,无饮酒及特殊药物嗜好。

体 格 检 查
       神志模糊,反应迟钝,查体不能配合,记忆力、理解力、定向力等高级智能活动查体不能配合,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光反应灵敏,双侧额纹、鼻唇沟对称,口角无偏斜,四肢肌力正常,肌张力增高,双侧腱反射活跃,双侧病理征阳性,感觉系统及共济查体不能配合,脑膜刺激征阴性。

辅助检查

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血常规、免疫八项、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正常。CA19-9: 36.59U/ml(0-25);AFP:113.30ng/ml(0-7.0);抗“O”、RF、CRP基本正常;FT3、FT4、TSH正常;复查:CA19-9: 36.03U/ml AFP:39.99ng/ml;甲状腺微粒抗体:阴性;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阴性

脑MRI
       双侧基底节区及双侧脑室旁白质内可加对称性长T1稍长T2异常信号
CJD病  克雅病

MRI报告
       双侧基底节区及双侧脑室旁白质内异常信号:水肿、变性?

脑电图


腰穿
       脑脊液常规:无色、透明,无凝块;潘氏试验:阴性;白细胞计数:2个/ml
       脑脊液生化:氯化物:121mmol/L;葡萄糖:3.6mmol/L,;蛋白质:354mg/L
       脑脊液甩片查癌细胞:少数蛋白晶体,个别淋巴细胞,未找到肿瘤细胞
       脑脊液14-3-3蛋白:阳性(中国疾控中心报告)

CT报告:
       腹部CT:未见明显异常
       胸部CT:两肺局部纹理增多
       脑CT:脑实质未见明显异常

治疗经过:
       入院后给予鼻饲进食,静滴更昔洛韦、头孢他啶、脑复康、甲强龙、甲钴胺,口服维生素B1、叶酸片等药物治疗,病情始终未见好转,患者逐渐出现表情淡漠、少言懒语、肌阵挛、四肢肌张力较前增高。

诊断
       定位诊断:大脑皮层、锥体系、锥体外系及小脑
       依据:1、智能下降定位于广泛大脑皮层;2、肌张力增加定位于锥体外系;3、行走不稳、步基宽定位于小脑4、双侧腱反射活跃,病理征阳性定位于锥体束
       定性诊断:朊蛋白感染。
       依据:1、进展性认知功能障碍、肌张力改变等典型临床症状及体征;2、脑电图、14-3-3蛋白阳性等辅助检查检查结果支持;3、可排除其他引起基底节区对称性病变的中毒、代谢等其他疾病;4、可排除其他存在进行性认知障碍、肌阵挛等症状的桥本脑病等疾病

诊断:克雅氏病(CJD)

散发型克雅氏病诊断标准
       1. 确诊诊断
       具有典型/标准的神经病理学改变,和/或免疫细胞化学和/或Western印迹法确定存在蛋白酶耐受性PrP
       2. 临床诊断:
       具有进行性痴呆,在病程中出现典型的脑电图改变,和/或脑脊液14-3-3蛋白阳性,以及至少具有以下4种临床表现中的两种,和/或1)MRI弥散像出现“花边征”2)尾状核及壳核高信号
      a.肌阵挛;b. 视觉或小脑障碍;c.锥体/锥体外系功能异常;d.无动性缄默
      以及临床病程短于2年
      3.疑似诊断
      具有进行性痴呆,以及至少具有以下4种临床表现中的2种,
      a. 肌阵挛;b.视觉或小脑障碍;c.锥体/锥体外系功能异常;d.无动性缄默
      以及临床病程短于2年。
      4. 所有诊断应排除其它痴呆相关疾病

讨论

       该病例具有的特点是:
       1. 具有头晕、乏力等前驱期症状
       2.迅速出现进行性痴呆、无动性缄默和肌阵挛发作,病情持续进展,虽经激素和抗病毒治疗,亦未能改变其持续进展病程。
       3.神经系统检查具有锥体系、锥体外系等广泛中枢神经受累体征。
       4.脑电图具有“三相波”改变。
       5.磁共振可见双侧基底节区及双侧脑室旁白质内可加对称性长T1稍长T2异常信号
       6.脑脊液14-3-3蛋白阳性
       患者无接触携带朊蛋白动物及医源性感染病史
       符合散发型CJD临床诊断标准,可临床诊断为:散发型克雅氏病
 
CJD简介

        传播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TSE)又称朊病毒病或朊蛋白病(Prion disaese)。Creutzfeldt-Jakob病(CJD)又称克雅病,是人类最常见的朊蛋白病,主要累及皮质、基底节和脊髓,又称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呈全球性分布, 年发病率1/100万,多为中老年, 平均发病年龄60岁
                                      
背景
  • 朊病毒病(Prion disaese)或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TSE)是一类侵袭人类及多种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脑病,潜伏期长,100%病死率。
  • 人类的朊病毒病有克雅氏病(CJD),包括散发型(85-90%) 、家族遗传型(5-15%) 、医源型(1%) 、变异型CJD,另外还有库鲁病(Kuru)、吉斯特曼-施特劳斯综合征 (GSS )、致死性家族型失眠症(FFI)。
  • 它们曾经被称为慢病毒病(slowvirusdis-eases),目前已经明确,它们均是由朊病毒所致。
  • 1730年首次报道羊瘙痒病(Scrapie)以来,目前已经在人类以及20余种动物中发现有自然发生或感染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TSE)。
  • 这些TSE具有相似的临床特征、神经病理学改变,在神经组织中可以检出有异常的致病蛋白存在。另一方面,不同的TSE也具有明显的“毒株”差异,主要表现在临床特征、潜伏期、脑组织中朊病毒(Prion)的分布以及Prion的分子特征等。
  • TSE为感染性疾病
  • TSE脑组织具有感染性
  • TSE感染因子具有“株”的现象
  • TSE感染存在的明显的“种属屏障”

       传统的CJD最早于1920年报道,与1986年英国疯牛病报道间隔了将近70年,发病人群为老年人群,约10~15% CJD病例为家族性疾病,与prion蛋白基因的致病突变有关。85% CJD病例为散发性疾病,没有公认的传播方式,约1%CJD为医源性。

诊断处理总原则

       根据进行性痴呆、肌阵挛、锥体/锥体外系功能异常、视觉障碍等临床症状和体征,脑电图、脑脊液、神经病理学以及病原学检查等结果,予以诊断。CJD病人中枢神经系统组织、眼球组织具有高度感染性,其他组织如扁桃体、脾脏、淋巴结等也具有感染性。在接触上述组织时应注意防护。尚无任何资料显示CJD可通过接触传染。

来自于: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作者:张保朝 付国惠 陈烈冉 贾巍 沈雷

病例来源:医脉通

*

注:本网所有转载内容系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或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对所引用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

*我要反馈: 姓    名: 电    话: 邮    箱: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