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病例>详情

病例库

联用抗生素致急性肝损害1例

收藏 分享
 作者:广西柳州市中医院    张杏葵 张志

 

病例资料:

 

患者,女,28岁,因“宫颈炎”服用“盐酸多西环素片0.1g,2次/d;阿奇霉素胶囊0.5g,1次/ d” 治疗7d,于2013-03-04开始出现目黄、身黄、小便黄,困倦乏力,食欲不振。

 

患者于次日查肝功能示:总胆红素(TBIL)81.5μmol/ L,结合胆红素(DBIL)51. 0μmol/ L,间接胆红素(IBIL)30. 5μmol/ 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464U/ 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213U/ L,碱性磷酸酶(ALP)160U/ L,其他血生化检查均正常,患者否认既往有病毒性肝炎病史,否认过敏史和饮酒史,结合患者病史和生化指标,诊断为“药物性肝炎”,住院治疗。

 

立即对患者停用抗生素,给予中药辨证论治并中医外治法调整阴阳气血,配合保肝降酶、利胆退黄、促肝细胞生长、营养支持等西药治疗。经以上治疗7d 后,患者的胆红素和转氨酶都迅速下降,继续治疗7d后,复查肝功能恢复正常。

 

讨论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病程一般在3个月以内,胆汁淤积型肝损伤病程较长,可超过1年。诊断药物性肝损伤的要点是确定肝损伤与药物使用时间的相关性,并且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肝损伤的因素,患者因服用“盐酸多西环素片0.1g,2次/d;阿奇霉素胶囊0.5g,1 次/d”7d,随即出现ALT、AST 升高,提示肝功能受损,停用多西环素片、阿奇霉素胶囊行保肝治疗7d 后,患者ALT、AST 等各项指标明显下降,继续治疗7d后肝功恢复正常。患者既往体健,无肝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无药物不良反应史,无嗜酒史及近期大量饮酒史,可排除病毒性肝病、酒精性肝病等引起的肝损害;患者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四项检测均为阴性,可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病;入院后查乙肝表面抗原、甲肝抗体、输血前检查、戊肝抗体、巨细胞病毒抗体、EB病毒抗体均为阴性,综合以上分析,考虑患者为“急性药物性肝炎”。

 

药物肝毒性是临床用药过程中需要重视和监测的问题。在已上市应用的化学性或生物性药物中,有1100种以上具有潜在的肝毒性,很多药物的赋形剂、中草药以及保健药亦有导致肝损伤的可能。其中,急性肝损伤是药物性肝病最常见的发病形式,约占报道病例数的90% 以上,少数患者甚或可发生威胁生命的暴发性或重症肝功能衰竭。因此抗生素在临床的合理应用以及应用过程中对肝功能的监测尤为重要。四环素类抗生素多西环素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联合应用是为了提高疗效和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支原体感染以及呼吸系感染。上述两种药物对肝脏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作用,肝胆系统损害在阿奇霉素不良反应(ADR)中构成比为5%。两药联合应用更是加重了对肝脏的毒性,文献中亦有多西环素、阿奇霉素致肝损害的报道。药物性肝损害如能早期诊断、早停药,停药后给予改善胆汁淤积和保肝治疗,肝功能一般均可恢复正常,结合本例报道,提示应注意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剂量控制和疗程的把握及在使用对肝脏有毒性的抗生素时进行肝功能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临床合理用药2014年5月第7卷第5期下


病例来源:临床合理用药

*

注:本网所有转载内容系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或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对所引用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

*我要反馈: 姓    名: 电    话: 邮    箱: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