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14岁。2012年9月26日因全身乏力1个月余伴发热就诊入院。
查体:重度贫血貌,发育正常,自主体位,全身皮肤、黏膜未见出血点、瘀斑。颈部及双锁骨上等处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巩膜无黄染,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啰音。心率92次/min,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腹腔积液征阴性。肝肾区无扣痛。既往体健。
家族史:患者父亲死于急性白血病(AL )。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 0.64 x 109 / L,血红蛋白(Hb ) 35 g/L,血小板计数(Plt)16x109/L,胸部CT示肺内感染,行骨髓穿刺多部位均为“干抽”,骨髓活组织检查示:骨髓纤维组织明显增生,粒系少见,红系多见,粒红系均为偏成熟阶段为主,巨核细胞多见,Fe+网状纤维(+++ )。染色体:分析4个细胞,未见克隆异常。CD55、CD59均正常。诊断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imary myelofibrosis,PMF)。住院给予间断成分输血、抗感染、免疫调节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症状好转后出院。此后患者间断服用小剂量泼尼松、达那唑、沙利度胺、骨化三醇,并多次成分输血支持治疗,病情一度相对稳定。
2013年8月12日患者因乏力力加重再次入院,完善相关辅助检査。
血常规:WBC12x109/L,Hb 22g/L,Plt 7x109/L,给予成分输血、增强免疫等支持治疗。住院期间复查血常规,WBC逐渐增高,最高32x109/L,遂于8月14日复查骨髓示:原血细胞占80.5 %,考虑转化AL。免疫分型示:CD7+ 93.5 %,CD33+84.5 %。骨髓活组织检查示:网状纤维(+++)。其间患者有反复发热,给予联合药物抗感染及羟基脲降低白细胞等对症支持治疗。
8月26日复查血常规:WBC 30 x 109/L,Hb68g/L,Plt8x109/L。患者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随访患者WBC最高至256x109/L,出院2周死亡。
讨论:PMF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所致的骨髓增殖性肿瘤,是以骨髓成纤维细胞增生、脾大和髓外造血为特征的疾病,可以分为纤维化前期和纤维化期。临床上PMF患者可以走向骨髓衰竭,也可转为AL,以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为主,尚鲜见转化为双表型AL的报道。
PMF确切病因还不清楚,但多数认为是多能造血祖细胞发生染色体突变后引起的病变,少数患者曾暴露于甲苯、苯或电离辐射。多见于中老年人,中位发病年龄为70岁。一般起病缓慢,主要因为查体或偶然发现血象异常或脾大而就诊。脾大显著及幼粒、幼红细胞血症为其临床特征,病程中可和其他骨髓增生性疾病相互转化,晚期骨髓衰竭。本例患者年龄较小,肝脾不大,但骨髓等辅助检查支持PMF诊断。PMF患者从确诊起的中位生存期约为3.5~5.5年(1~15年),在开始的10年内,转化AL的发生率为5%~30 %,多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以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型)最常见。
检索国内文献,共报道PMF转化为AL患者12例,其中转化为急性髓白血病8例(包括转化为M7型1例)。本例患者转化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未分类1例。本例患者转化为AL,骨髓细胞形态学为原血细胞80.5%,免疫分型为髓系、淋巴系抗原均强表达,考虑为双表型,国内外鲜见报道,极其罕见。
PMF向AL转化的分子机制尚未明确,关于转化机制的研究非常有限,目前的研究认为主要有基因突变的发生、染色体的不稳定性和治疗相关的转化。Albano等研究发现,miRNA及SET结合蛋白1( SETBP1 )的表达异常可能是促使PMF向AL转化的分子机制之一。治疗上烷化剂的使用和转化发生风险的增加联系最紧密。
AL转化是致命的,中位生存期约为2.8个月。转化为AL后的治疗效果极差,因为骨髓造血功能恢复问题限制了大剂量化疗的应用。回顾分析国内报道病例,大多数为小剂量化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多数在短时间内死亡,只有1例患者由PMF转化为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经序贯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本例患者从诊断PMF到转化为AL时间为11个月,因为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差及患者家属对治疗的消极性,患者未得到有效的药物治疗。转化为AL后白血病细胞增殖迅速,1个月内死亡。
发生AL转化的患者唯一的治愈机会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但由于骨髓纤维化大部分为老年患者,非清髓性移植更适合这类患者,且移植前期加人靶向制剂可能会提高成功率。应用去甲基化药物氮杂胞苷也是相对积极的治疗选择。有研究初步证实了JAK2抑制剂能降低PMF患者向AL转化的发生率,可被用于伴有JAK2等位基因增加或持续上升的PMF患者。
目前对于PMF向AL转化的有关机制及治疗尚无明确有效的研究,可能与病例数较少有关,尚需进一步研究。
病例来源:白血病·淋巴瘤
注:本网所有转载内容系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或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对所引用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