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22岁,男性。因腹痛,腹泻,恶心、呕吐3天就诊。就诊前数周患者腹胀,无吐血,发热,盗汗,肌肉痛和体重减轻。本次入院检查,患者无发热,腹软,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C反应蛋白1.13mg/dL(参考范围0–0.5mg/dL),白细胞13.7×109/L(参考范围4-10×109/L),嗜酸性粒细胞3.4×109/L(参考范围 0.02-0.5×109/L)。肾,肝和甲状腺功能以及在炎性标志物均正常。肝炎病毒血清学和HIV检测均为阴性。肿瘤标志物均为阴性。腹部MRI检查显示腹部囊肿为单纯胆管囊肿,小肠肠管弥漫性增厚。超声引导下腹腔诊断性穿刺显示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为0.8,未检出癌细胞。综合各种检查结果,医生诊断为: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给与激素治疗8天后患者顺利出院,之后未再复发。

2.png.png

CT显示小肠弥漫性增厚以及大量腹腔积液



问题 1 : 有关嗜酸细胞性胃肠炎说法正确的是:

A. 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疾病

B. 病理上以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消化道壁为特征

C. 发病机制不明,其发病可能与其他疾病相关

D. 肌层型是该病3种类型中最常见的一个类型

提交查看答案
讲者观点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目前应用较广的是 Talley标准: 1、有胃肠道症状。 2、食管到结肠消化道活组织检查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部位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或者特征性的影像学发现并有外周嗜酸细胞升高。 3、无消化道外的其他组织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且无寄生虫感染。 最近的研究发现,嗜酸细胞升高不作为必需的诊断标准。因为约有 20%(有时接近40%)的患者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而且更重要的是,外周组织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量度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以及上皮损伤程度无关。

阅读原文
*投诉/举报:
*我要反馈: 姓    名: 电    话: 邮    箱: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