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31岁,男性,是一名保安。一日在阳光下持续工作2小时出现抽搐症状后被人发现送往医院,入院评估显示,体温40.6℃,血压116/52mmHg,心率157次/分,呼吸34次/分,患者存在意识障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0分(E4V2M4),血常规和电解质检查未发现异常,血肌酐1.4 mg /dL,钠114 mEq/L,肌酸激酶756 IU/L。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和皮质醇正常,血培养阴性,没有脓毒症的表现。头部CT扫描也没有异常发现。患者有5年的高血压病史,定期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氯沙坦、氢氯噻嗪、多沙唑嗪联合应用,因血压控制良好入院前5天改为依那普利),体形偏胖BMI 27kg/m2。诊断为中暑、低钠血症、肾衰。医生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同时补充体液,第二日开始意识逐渐恢复,血钠水平在入院1小时后由114 mEq/L提升至124 mEq/L。体温恢复正常(36.9℃),第4天出院。
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问题 1 : 可以引起低钠血症的原因包括
A. 利尿药的过度使用
B. 胃肠道丢失
C. 甲状腺功能减低
D. ADH分泌过多综合征
低钠血症昏迷的治疗:对于血钠低于120 mmol/L的患者,临床上应引起高度重视,予以积极治疗,否则可导致昏迷、抽搐、呼吸停止和死亡。严重低钠血症纠正过快时,可引起脑尤其是脑桥脱髓鞘病变,症状常在低钠血症快速纠正后2~6 d出现,表现为行为异常、意识障碍、共济失调、假性球麻痹、发音困难及失语等,此症状常为不可逆,严重时可死亡。因此在最初4~6 h内补充3%氯化钠时,纠正血钠的速度可达1~2 mmol/(L•h),但前数小时不要超过6 mmol/L,24 h不超过12 mmol/L;如有症状,但不符合以上标准者,纠正速度不宜超过0.5 mmol/(L•h)。症状性低纳昏迷发生时间不明确者,不宜超过8 mmol/(L•d);伴抽搐者可先用抗痉挛药物,无效者在开始2~3 h内可提高血钠浓度5~6 mmol/L,一般可纠正到120~125 mmol/L,或虽未达此值但症状改善。为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随访血清钠,判断容量状态,以评估治疗反应,防止副作用发生。
阅读原文相关课程: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