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资料
患者,男,19岁。2012年2月2日主诉“胸闷痛”来院就诊。5天前患者突然出现胸闷痛,呈压榨感,活动后易出现,当时无出汗、头晕、心悸、咳嗽、气促等不适,无肩背放射痛,经休息可减轻。曾于附近诊所就诊,给予对症治疗后无好转来我院心脏中心门诊就诊。既往体健。
血压113/75mmHg,心率100次/min,体温36.2°C,双肺未及明显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音可、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及病理性杂音。
查心电图见图1。
初步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建议入院系统诊治。入院后急查心电图,与门诊相似,血常规、心肌酶学、肌钙蛋白、C反应蛋白等未见异常。心脏彩超(图2):EF 70%,心内结构及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胸片如图3,但口头报告未见明显异常。
胸部CT见图4。
后经对症处理,于2月5日出院。里2012年2月14日患者返院复诊,查胸片(图5),心肺未见病变;心电图正常(图6)。
请大家根据以上病例资料进行讨论:
(1)请对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判读和解析?
(2)本例患者的诊断为?应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
(3)试述患者出现上述心电图改变的原因?
答案公布
心电图(图1):①窦性心律;②R波递增不良(V2、V3、V4导联呈rS型,Rv4
胸片如图3
胸部CT(图4)提示:左侧气胸,肺组织压缩约5%-10%。
请胸外科会诊后建议对症处理,休息待肺部自行复张。遂于2月5日出院。里2012年2月14日患者返院复诊,查胸片(图5),心肺未见病变;心电图正常(图6)。
讨 论
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Poor R wave Progression,PRWP)一种常见心电图改变,表现为正常的R波振幅胸导联(V)依次增加的特点消失,包括R波振幅递增不足和逆向递增,即 R v4
临床上常用Zema诊断标准,即R v1>R v2>R v3>R v4或R v2<0.3mV,R v3<0.3mV,称为R波递增不良。
2.1 R波递增不良临床意义
对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临床意义的判定,多认为与心肌梗死有关。Schamroth指出,如果电极位置正确则提示有心肌梗死存在。
当然,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还可由多种疾病引起,临床上应仔细鉴别,避免误诊。最常见的疾病有:
①心肌病:QRS波群呈Qs型或rs型的导联T波直立,Q波与T波方向分离,缺乏心肌梗死特有的ST-T动态改变。
②左心室肥大:V1-3 R波电压可变小,少数情况下R波消失而呈Qs型。但左心室肥大心电图表现有Rv振幅≥2.5mV,Sv加深,常发生ST-T继发性改变。
③右心室肥大:由于右心室激动在V1导联轴的正侧位投影增大,致使Rv1明显增高,与Rv2、Rv3电压相比Rv1明显增大。但在右心室肥大时电轴右偏Rv1+Sv5≥1.2mv,且RaVR≥0.5Mv,aVR导联R/S>1,有利于和前间壁心肌梗死鉴别。
④慢性肺心病:心电图可酷似前壁心肌梗死,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或V1-V4呈QS型。鉴别要点:肺心病者心电图表现低电压,肺型P波,I、II、III导联呈SISIISIII综合征。V5、V6深S波,此外肺心病胸导联R波电压降低或V1-V6均呈QS型者,将各导联低一肋间描记,可使胸导联R波增高。
⑤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V1-V,呈QS型或rs型,r波振幅很小,多为“胚胎r”;左束支传导阻滞有以下心电图特征:I、aVL、V5、V6导联QRS波群时限增宽,R波上有切迹,无动态ST-T改变,且只在V1、V2导联出现QS型或RS型。另外电轴要求左偏30度以上。
此外,R波递增不良也可见于人体生理正常变异,正常人发生率为7%困,但胸前导联往往无ST段抬高及T波倒置。
2.2 R波递增不良的心电机制
目前关于脚导联R波递增不良的心电图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由以下因素引起:
①心脏除极时间从右向左除极,如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限滞等;
②QRS波群初始向贫向下移位;
③记录电极的位置影响;
④QRS波群初始向量的方向与导联轴成直角而引起似性Q波(“等电位R波”),这些因素有时可两个以上同时出现。
2.3 气胸所致R波递增不良
目前国内文献对左侧气胸引起R波递增不良的报道极少,而气胸面积多大才会引起此心电图表现则未见论述。本例提示气胸面积仅15%时心电图即可有所改变,且当临床听诊、胸片未见异常但患者临床症状仍持续存在时,应尽快完善胸部CT检查以免误诊、漏诊。一些资料显示,左侧气胸心电图特点可有V1-V4 R波递增不良,电压低,呈QS型,在卧位时明显,坐位或立位时,心脏贴近胸壁,R波可出现,胸腔排气使肺复张后心电图可恢复正常。
来源:姚耿圳,叶焕文,郑朝阳,等.左侧自发性气胸疑似不典型心肌梗死1例.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2,21(2):113-115.
病例来源: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注:本网所有转载内容系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或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对所引用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