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病例>详情

病例库

Tako-Tsubo心肌病1例(附文献集锦)

收藏 分享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66岁,美国白人。因心悸、胸部压迫感1 h入院。


原有阵发性心房颤动、高血压、高脂血症和肠易激惹综合征史。入院后逐渐发展为胸痛,心电图示广泛前壁心肌缺血(图1)。给予阿司匹林、硝酸甘油和美托洛尔后胸痛可以缓解。此前患者从未接受过冠状动脉造影。


超声心动图示胸痛发作时左心室心尖至中部室壁运动显著减低,基底部运动增强(图2)。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正常冠状动脉,左心室造影与超声心动图发现相似(图3)。


入院后患者经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美托洛尔和华法林等药物治疗,超声心动图复查节段性运动异常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0%,症状缓解后出院。患者3个月后复查心电图平板运动阴性(图4),左心室射血分数68%。


讨论


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心电图表现符合Tako-Tsubo心肌病(Tako-Tsubo cardiomyopathy,TTC),即一过性左心室心尖气球样综合征(tramsient left ventriclllar apical ballooning syndrome)的诊断。本病由日本人首先报道,至今多数病例报道仍来自日本人群,近年来美国和欧洲也陆续报道少量病例。本病例是笔者在Mayo Clinic进修时的患者。


本病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绝大多数病例为绝经后女性(82%~100%),常由情感因素诱发。目前诊断主要依据:(1)临床表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即胸痛、心电图ST段弓背向上抬高或心脏标志物(如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MB)异常;(2)心脏影像学检查明确存在左心室心尖和(或)心室中部运动异常减低、基底部运动增强常伴有心室收缩功能显著减低;(3)冠状动脉造影排除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本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是心外膜冠状动脉痉挛或微血管痉挛引起心肌缺血或坏死,也可能与儿茶酚胺介导的心肌顿抑直接导致心肌细胞损伤有关。


本病临床预后尚好,住院死亡率较低(0%~8%)。及早发现和认识本病对预后有较大的影响。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和左心室造影或心脏磁共振成像均可以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可能是发现轻微内膜斑块损伤的关键性检查,超声心动图在本病的诊断和病理生理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


治疗方面,短时间的抗凝治疗对多数患者具有防止透壁血栓形成,尤其在心室收缩功能显著减低的患者中更为有效。必须注意的是,尽量避免使用多巴胺等升压药和β受体激动剂(如多巴酚丁胺),强调β阻滞剂的早期应用。


本病存在一定的复发率,避免情绪应激在预防复发中十分重要。我国目前本病的报道较少,可能与我们对此病的认识不足有关。超声心动图可以早期发现左心室异常运动,建议对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常规进行左心室造影。


附:Tako-Tsubo心肌病集锦

1、认识Tako-Tsubo心肌病(解放军307医院 张孝忠教授).docx

2、识别心尖球形综合征(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内科 吴平生教授).docx

3、Tako-Tsubo心肌病研究进展(江苏省中医院 陈晓虎教授).docx


病例来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作者:孙寅光、Henry Ting、Mark Callahan、沈卫峰

病例来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注:本网所有转载内容系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或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对所引用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

*我要反馈: 姓    名: 电    话: 邮    箱: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