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病理学教研室 王锦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病理研究室 范宇 安俊英 李楠楠 耿强 付丽
病例内容:
患者女,42岁。2001年11月发现左乳肿物,无疼痛,无进行性增大。于2002年11月22日在天津市肿瘤医院就诊,X线检查示左乳外下肿物,边缘光滑,皮肤乳头正常,提示左乳外下良性肿瘤,在门诊行肿物切除术。
病理诊断:左乳平滑肌肉瘤,低度恶性。术后11d住院治疗。
体格检查:双乳对称,乳头无偏向及内陷、溢液,右乳未见异常,未扪及腋下肿大淋巴结。入院后X线和B超检查全身其他脏器未见异常。12月6日行左乳局部扩大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标本未见残留肿瘤组织,周断端阴性。术后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CMF)化疗2次,2008年5月19日和2013年1月18日随访2次,无复发和转移。
病理检查:送检标本3.0cm×2.0cm×1.3cm大小,表面部分光滑,其内可见肿物2.0cm×1.2cm×1.0cm,切面灰白色,质软,边界清。局部扩大切除标本大小12cm×6cm×5cm,皮瓣大小10cm×4cm,皮上可见2cm手术瘢痕,深面未见异常。
镜下观察:肿瘤由交叉束状、旋涡状排列的梭形细胞构成(图1),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肿瘤细胞大小不一,核增大深染,两端钝圆呈杆状,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易见(4/10HPF,图2)。
图1 示肿瘤细胞排列成束状、旋涡状 HE 低倍放大
图2 示瘤细胞核大,呈杆状,两端钝圆,深染,可见核分裂象 HE 高倍放大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SP法。SMA、波形蛋白、结蛋白、calponin、EMA、CK、CK7为细胞质表达,S-100蛋白为胞核和(或)胞质表达,p63为细胞核表达。以细胞相对应部位出现棕黄色反应为阳性,无反应为阴性。(抗体平滑肌肌动蛋白(SMA)、波形蛋白、结蛋白、calponin、上皮细胞膜抗原(EMA)、CK、CK7、p63、S-100蛋白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肿瘤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SMA、波形蛋白、结蛋白、calponin呈阳性(图3~6),EMA、CK、CK7、p63、S-100蛋白呈阴性。
图3 平滑肌肌动蛋白
图4 波形蛋白
图5 结蛋白
图6 calponin
病理诊断:乳腺原发平滑肌肉瘤。
讨论
乳腺平滑肌肉瘤是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乳腺原发的肉瘤非常少见,占乳腺肿瘤不到1%,而发生于乳腺的平滑肌肉瘤则更为罕见。文献报道47例,年龄范围18~86岁,多发生在40~70岁,以绝经后妇女为主,男女均可发生。本例年龄42岁,与文献报道一致。
乳腺原发平滑肌肉瘤临床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患者多以乳腺肿块或肿块迅速增大就诊,肿块活动良好或受限,伴或不伴疼痛,一般无腋窝淋巴结肿大。影像学检查肿块往往边界清,形状规则,常被误诊为良性病变。大部分肿块呈圆形、卵圆形或叶状,最大径0.5~23cm,质地较软,也可较硬,多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切面灰白色、灰红或棕褐色,旋涡状。部分病例肿瘤有灶状出血、坏死。多数病例肿块局部皮肤正常,个别可出现橘皮样外观。本例以乳腺肿块就诊,无疼痛,无进行性增大,无腋窝淋巴结肿大,X线检查提示为良性肿瘤,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乳腺原发平滑肌肉瘤的组织形态学和其他部位的平滑肌肉瘤一致。分化好者主要由梭形细胞构成,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异型性及核分裂象增多,部分区域瘤细胞排列成栅栏状;分化差者瘤组织呈现明显的多形性、显著的异型性,核分裂象易见,部分区域圆形或多边形细胞排列成条索或实体团块状,类似低分化癌;分化极差者可呈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样或多形性横纹肌肉瘤样改变。肿瘤边缘可出现导管或小叶的增生性改变,类似化生性癌或叶状肿瘤。核分裂象是平滑肌肉瘤区别于平滑肌瘤的一个重要参考,Kamio等报道的乳腺平滑肌肉瘤的核分裂象为(2~40)/10HPF,本例核分裂象为4/10HPF。平滑肌肉瘤以平滑肌细胞分化为特征,一般情况下肌源性标志物SMA、结蛋白、calponin阳性,上皮源性标志物EMA、CK阴性,神经源性标志物S-100蛋白阴性,有时EMA、CK、S-100蛋白也可阳性。本例与文献报道一致。
乳腺平滑肌肉瘤在组织形态上类似于一些梭形细胞肿瘤,易误诊。应主要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1)恶性叶状肿瘤:叶状肿瘤有时肉瘤成分过度生长,在一张切片上看不到上皮成分,往往被误诊,只有在观察多张病理切片时才能发现上皮成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梭形细胞波形蛋白阳性,SMA和p63阴性。(2)梭形细胞癌:有时梭形细胞癌可不伴腺癌成分而单独存在,易被误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梭形细胞CK7阳性,肌上皮标志物阴性。(3)恶性外周神经鞘瘤:分化好的恶性外周神经鞘瘤以梭形细胞为主,在少细胞区域可见特征性的波浪状核,多细胞区和少细胞区存在,提示神经鞘来源,有助于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梭形细胞波形蛋白、S-100蛋白神经标志物阳性,上皮和肌源性标志物阴性。(4)纤维肉瘤:该瘤细胞排列方式类似于平滑肌肉瘤,呈束状或旋涡状排列。纤维肉瘤的瘤细胞核两端尖细,呈羽毛状排列,罕见多核和异型瘤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波形蛋白阳性,有时SMA为阳性,但仅为灶性阳性,CK、EMA、S-100蛋白和肌源性标志物均阴性。
由于肉瘤多经血液转移或局部浸润,很少转移至淋巴结,故手术以肿瘤广泛切除或乳腺切除术为主。虽然乳腺平滑肌肉瘤有复发和转移的可能,但术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相对其他肉瘤时间长,表现为比乳腺其他肉瘤低侵袭性的生物学特性。本例术后随访6年和11年无复发和转移。Chen等报道的病例在术后15年发生肝转移。Nielsen报道的病例在术后2、5、6年局部复发,14年后发生皮肤和肺转移,20年后发生多器官转移而死亡。因此,要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以观察是否发生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
病例来源:中华病理学杂志
注:本网所有转载内容系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或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对所引用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