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病例>详情

病例库

伴有哭泣发作的癫痫二例

收藏 分享

哭泣性癫痫发作是阵发性的、刻板的哭泣发作,是罕见的发作性现象,可以单独出现或与其他发作症状合并出现,国内鲜有报道。我院癫痫中心收治了2例伴有哭泣发作的癫痫患者,结合临床特征和视频脑电图表现作以下分析。


例1


患者女性,右利手,12岁,因“反复发作意识不清、抽搐3年”于2012 年7月24日入院。患者3年前在学校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站立位愣神,呼之不应,约数秒钟后恢复,当时无肢体抽搐。在外院就诊,考虑为癫痫,给予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但效果欠佳,后出现发作时肢体乱动、哭泣,有时小便失禁,多在夜间睡眠时发作,持续2~3min后缓解,1个月内发作10余次。入院当时口服药物为:卡马西平0.2g, 3次/d,苯妥英钠0.10、0.05、0.10g(早、中、晚),氯硝安定1mg,2次/d。


入院体检:意识清楚,神经系统检查阴性。头颅MRI检查示:右侧颞、枕内侧回及海马旁回白质片状长T1、长T2信号,部分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像高信号,部分低信号,右侧海马回形态较左侧偏小,增强无强化(图1)。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5d,记录到5次发作。发作间期见全面性间歇性慢波,在右侧颞叶、左侧颞叶、左侧半球分别记录到癫痫样放电;发作期见患者痛苦貌、哭泣,有时身体往左后扭动,有时伴左手肌张力障碍,有时伴嘴部自动症。VEEG定位:2次发作起源于双侧颞叶,3次发作起源于右侧颞叶。



在2012年8月9日全麻下行开颅右颞叶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星形胶质细胞瘤Ⅰ~Ⅱ级,术后至今未再发作。


例2 


患者女性,右利手,18岁,因“反复发作性腹部不适、脸红、哭泣7年”于2012年9月4日入院。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胃气上升感,欲打喷嚏,脸红,同时脸部表情痛苦、不自然,伴哭泣,数秒至十余秒后自行缓解,无意识障碍,每天发作数次不等,清醒、睡眠时均有发作,考虑为癫痫,予卡马西平0.2g,2次/d治疗,服药3年来未发作,当减药至0.1g,2次/d时再次出现上述发作,每天7~8次,加用托吡酯。入院前服用托吡酯125mg/d,卡马西平0.9g/d,开始出现记忆力下降、学习成绩下降及夜间流口水增多现象。


入院体检:意识清楚,神经系统检查阴性。头颅MRI未见异常。VEEG监测24h,记录到13次发作。发作间期见双侧前头部间歇性节律性慢波和全面性间歇性慢波,未见癫痫样放电;清醒时发作3次、睡眠中发作10次,表现为腹部不适有胃气上升感,继而脸红,脸部表情痛苦和不自然,并哭泣,其中3次发作还伴有不自主扭动。VEEG定位:4次发作起源于双侧额叶;9次发作全脑起源。


出院时调整药物用量为托吡酯200mg/d、卡马西平0.9g/d、左乙拉西坦1.0g/d口服,发作有减少,但每天仍发作3~4次。


讨论


哭泣性癫痫发作临床症状包括:刻板流泪、扮鬼脸、啜泣、难过的面部表情、叫喊和自觉悲伤的感觉。临床表现可从无流泪的孤立面部表情到戏剧性的阵发流泪、哭泣和明显的面部表情变化。患者或家属的主诉常常并不传达或伴随悲伤或抑郁情绪。我院癫痫中心监测到2例发作,占总癫痫患者VEEG检查人数的0.41%(2/488)。这与Blumberg等报道的美国和德国5个三级医院癫痫中心的哭泣性发作比例(0.06%~0.53%)相似,同时也证实了哭泣性发作的罕见性。


本文2例患者通过VEEG监测均观察到难过的脸部表情、哭泣(无流泪),其中例2自觉悲伤、难过。但2例均非单纯哭泣性发作,例1伴随过度运动、肢体强直、嘴部自动症发作,例2发作前有先兆、脸红等。例1为右颞胶质瘤和海马硬化患者,例2无大脑结构性改变,这与既往报道哭泣性发作常见于大脑肿瘤、血管畸形、海马硬化、脑梗死患者和少数患者可以没有大脑结构性改变的结论相符。但是关于哭泣性癫痫发作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统一定论,多为猜测和假说,有待于进一步的深人研究。


Blumberg等报道的病例发作期脑电图大多数定位于颞区,特别是皮质病变。Hogan和Rao报道的1例也定位于颞区,颅内脑电图提示发作起源于左侧颞叶内侧。VEEG有助于癫痫的诊断和分型。本文2例患者的VEEG检查均帮助我们明确了癫痫发作,但只有例1发作期脑电图定位于颞区。哭泣性发作的治疗与一般癫痫的治疗无差别。本文2例患者均为难治性癫痫,其中例1经手术治疗后1年无复发。


哭泣性发作是罕见的癫痫发作类型,当我们遇到反复、刻板、短暂出现的哭泣表现时,特别是不伴随其他癫痫性症状时,也应考虑到癫痫性发作的可能,应尽早行VEEG检查获取发作以明确诊断。


作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神经内科癫痫中心  王钟瑾,金搏,丁瑶,王爽,丁美萍


来源:中华神经科杂志2014年2月第47卷第2期


病例来源:中华神经科杂志

*

注:本网所有转载内容系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或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对所引用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

*我要反馈: 姓    名: 电    话: 邮    箱: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