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湖北省荆州市中医医院 何川
临床资料
患者,男,39岁,摔伤致左腕部剧烈疼痛、肿胀明显、屈伸活动受限。检查见左腕部皮肤无明显损伤,肿胀明显,豌豆骨移位至腕背侧皮下,活动不明显,压痛、纵向叩击痛阳性,腕关节屈伸活动受限,手指浅感觉及屈伸功能正常。
X线检查示左腕豌豆骨背侧脱位[图1(1)];CT检查示豌豆骨骨折合并背侧脱位[图1(2)]。诊断:左腕豌豆骨骨折合并背侧脱位。复位方法:采用臂丛麻醉,患腕屈曲尺偏位,触及移位至腕背侧的豌豆骨后,将其推向掌桡侧,豌豆骨体表标志恢复,说明复位成功。复位后石膏托固定患肢于屈腕尺偏位。术后2周拆除石膏托,改为限制背伸小夹板外固定,开始行手指屈伸功能锻炼。术后4周,X线检查见左腕豌豆骨位置良好,未再次脱位[图1(3)],拆除小夹板,开始行腕关节屈伸功能锻炼。术后3个月X线检查见左腕豌豆骨骨折愈合[图1(4)],腕关节屈伸功能逐渐恢复,左手无麻木感。术后1年,左腕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图1(5)、图1(6)],豌豆骨体表标志明显,小鱼际肌未见萎缩[图1(7)]。
讨论
豌豆骨由豆掌韧带、豆钩韧带和腕尺侧副韧带牵拉以维持位置的平衡。跌倒后掌侧着地可致腕关节强力背伸,豆掌韧带和腕尺侧副韧带受到暴力损伤后,在豌豆骨的附着处撕脱,豌豆骨被挤向腕管方向,向内侧近端移位,形成豌豆骨脱位。豌豆骨被三角骨挡在背侧,腕部损伤后由于小鱼际肌肿胀、残余韧带的牵拉和尺侧腕屈肌的阻隔,脱位的豌豆骨常难以复位。
复位时先屈曲腕关节,减少肌腱、韧带对豌豆骨的牵拉和阻隔,再向掌桡侧推动豌豆骨,绕过三角骨的阻挡,有利于豌豆骨的复位。复位后石膏托固定患腕于掌屈尺偏位,可有效防止豌豆骨再脱位,固定2周后改用限制背伸小夹板外固定,有利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来源:中医正骨2014年12月第25卷第12期
病例来源:医脉通
注:本网所有转载内容系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或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对所引用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到手机